除了特斯拉,上海车展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车?
- 编辑:金口玉牙网 - 67除了特斯拉,上海车展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车?
会议对当前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他嘱咐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干部群众要加强对新种树苗的管护,确保栽种一棵、成活一棵、成材一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100株速生杨迎风挺立,在明媚的春光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图为市委书记杨宝东、市长吴亚飞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据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今年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从3月12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将完成境内国道、省道绿化林带补植补造,完成定深路、安承线、电厂路及乡道绿化林带和农田林网建设,义务植树达90万株,造林1.5万亩。上午9点20分,市委书记杨宝东、市长吴亚飞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一下车就大踏步走向植树点,拿起铁锹带头开始植树要以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工作为抓手,把做好本职工作、当前工作、全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真正做到严格严谨、求实务实、细致认真、快捷高效,切实解决办公室内部庸、懒、散、软等问题,为推动定州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报讯(记者和刚)3月10日,市政府办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传达全市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抓落实。
要把查、找、促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提素质、提质量、提效率、提形象活动,发挥政府办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会议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落实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要求上来,在单位内部掀起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工作的热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创优发展环境。多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千方百计拓展服务渠道,真正调动全市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增收的新路子,粮食单产、总产在全省县(市)中位居前列。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连年风调雨顺,年年惠农政策落到俺老百姓心坎上,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三项工程促高产增收如今农民从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时,还会领到一份明白纸,上面详细说明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农民科学耕种。
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实惠,俺老百姓种粮一年比一年有奔头了。年景好,岁岁好。
五月的中山大地一派生机,成方连片的麦田绿波荡漾,粗壮的麦穗日渐饱满,好像茎秆上挑着一面面绿色的小旗,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科技服务到田间我市把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作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的有力支撑,开展了双带头人培训工程、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等,通过电台、电视台、定州日报、定州农业信息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农业生产信息等,市、乡两级农业技术员以广播喇叭、发放明白纸、农广校培训、村委会大院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走村到户,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为农民解疑释惑。特别是在7─8月份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农业技术人员成立25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对玉米进行精细管理,实施化锄(药物锄草)和化控(控制玉米过高生长)技术,并搞好大小斑病、顶腐病等田间病虫害防治。今年以来共取土样1100多个,化验12100多项次,及时将土地所含微量元素数据在各乡镇(办)、各区域地块进行公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几年来累计取土样1万多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增收,我市重点实施了三项工程。孙阳明的一席话道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通过对照比较,深松地块小麦亩增产39公斤,玉米增产47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他家去年种的4亩多玉米亩产达到560公斤,小麦亩产450公斤。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5万亩。
为全面搞好粮食生产,我市每年组织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到25个乡镇(办),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做到了良种播地,一播全苗,壮苗生长,颗粒归仓。在粮食作物收获前,市种子部门就未雨绸缪,引进了石新733、石新828、郑丹958、中科11、三北21等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适于我市生产的优质粮种,通过送种下乡、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等形式向农民发放。
农资执法大队、工商、质检等部门,采取农资销售商户自检、执法人员抽检等方式,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农资经销商建立了两帐一卡台帐,保证农民用上了放心农资。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弱苗直补、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连续6年实施小麦良种补贴、连续3年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良种补贴资金累计达到4600万元,补贴优种1160多万公斤,使全市粮食用种全部更新轮换了一遍,粮食优种率达到了98%以上,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去年以来,共举办农业知识科技讲座上百场次,直接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发放明白纸25万份,全市24万农户中每户达到了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他掰着手指头和记者算起了账:虽说现在农资价格上涨,但是国家每年给咱农民发放粮食补贴等,还实行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算一算,种地很划算。在示范田的带动下,各乡镇(办)都建立了粮食生产高产千亩方,村村都有高产方田。实施沃土工程。
同时,我市把深松整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全面推广耕地机械深松技术。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乘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东风,到2015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55.6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3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将续写新的辉煌,将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伟大转折。
玉米播种面积67.4万亩,单产575公斤,总产38.8万吨,同比增长4.8%,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资送到家门口,科技培训到地头。
其中,有20多个合作社的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均推广粮食优种12个、400万公斤以上。
示范带动引起种粮热据调查,明月店镇赵家洼村万亩示范田,2011年通过实施高产配套技术,小麦平均亩产49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645公斤,比全市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高出47公斤和70公斤,亩产增收200多元,在全市起到了高产示范和引导作用。推行分包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制度,全面推广保优节本工程,全部实施测土施肥、选育优种、节水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了粮食高产。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支农惠农政策,把中央出台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省政府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制作成粮食生产政策明白纸,张贴到村,发放到户,让每家每户都有惠农政策明白人。全市26支病虫草害综防小分队,常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组织农民实施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行动、统一用药的综合防治。
市政府年年加大育种投入,先后与国内十几家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引进、实验、示范、推广良种。到2011年底,粮食总产达到75.92万吨,单产503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7.8万亩,单产447公斤,总产34.8万吨,同比增长10.1%。
在玉米生长晚期,在不影响冬小麦秋播的前提下,大力推广晚收增重技术,即夏玉米适当推迟晚收5─7天,使玉米产量增加了8─10%。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第一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粮食生产联系点和农机深松项目示范点。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机深松作业40.93万亩,累计发放国家深松作业补贴资金1080万元,今年计划深松作业40万亩,实现三年深松一遍目标,稳定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为掀起农民种粮热潮,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市、乡、村三级干部示范工程,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建立了3000亩示范田,各乡镇(办)党政一把手和各村书记、主任也分别建立了千亩、百亩示范田,先后在东亭、息冢、明月店、庞村、清风店等乡镇建设了7万亩高标准吨粮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惠农政策落实到户西城区小奇连村农民孙阳明有6亩多耕地,粮食直补、优种补贴等综合直补达千元,国家的惠农政策这颗定心丸坚定了他种好粮食的信心和决心。明月店镇二十里铺村农民解辉高兴地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74家,数量居保定各县(市)之首,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
据悉,截至去年底,我市共申报审批省级示范村31个,累计投资10.1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已建成入住的村9个,在保定市位居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本报讯(记者王建强)5月9日,我市召开新民居建设调度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白俊杰,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庆亮出席,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城区、赵村镇等17个相关乡镇(办)党委书记及31个相关村支部书记参加。
会议总结了我市过去三年的新民居建设经验,分析了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把全市新民居建设工作推向深入。白俊杰指出,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推进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要严把程序,严格申报审批,完善规划、用地、建设等相关手续。
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让群众满意、为人民造福。要严把政策,严格监管,稳步、依规、合法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